close

 金錢概念從小教起

【文/林佩蓉】~轉貼至BBK~晴心媽

試著想想下面的情境,對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每次買東西,不僅討價還價,還不忘向老闆要贈品。

‧心情不好就用「血拼」來甩掉壞心情。

‧常常杵在商品陳列架前,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買?

‧你就是不在乎金錢,每次購物都刷卡,等月底再想辦法。
影響孩子最深的就是「你」!

身教VS.言教

談及如何教育孩子,親職教育專家游乾桂老師說:「許多爸媽常常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並非沒有管教孩子,而是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

「小孩的工作就是念書,大人才可以看電視。」這是什麼奇怪的理論?

但相信你一定從自己的父母或是別人爸媽的口中聽過。

期望你的孩子喜歡閱讀,但是回家看電視是你唯一的休閒;

希望你的孩子EQ很高,可是夫妻倆卻常常吵架,這樣的情況下,

你的期望對孩子來說,只會造成他的錯亂。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游乾桂老師強調,父母親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甚鉅,在責怪孩子之前,

也許先該自我反省。畢竟孩子就像張白紙,會出現什麼顏色,

全由環境決定,而你就是環境的塑造者。 花的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父母親的身教如此重要,那麼請你先靜下心來想想,你是個很會花錢的人嗎?

如果是,那你可能得賺更多的錢給孩子花;如果不是,相信你的孩子也不會亂花錢。

游乾桂老師曾經被女兒問到:「爸爸,為什麼你要教我們這麼節省?」

他的回答是:「花錢花的少,是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

即使你以後沒有很會賺錢,相信你還是可以活得很快樂。」

這是親職專家游乾桂老師的教養方針。你呢?是否也能效法游乾桂老師,

從自身做起,有效運用金錢,給自己及家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用錢買不到的真情 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是用「錢」堆積出來的嗎?

你總是買玩具想要贏得他的歡心?還是帶他去吃大餐?幫他買昂貴的衣服?

這些花大錢的行為,真的可以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嗎?游乾桂老師認為,

如果一個家庭用5塊錢就可以度過快樂的一天,那麼應該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倒他們。

如果一定要花5,000元大家才會開心,那麼如果有一天家道中落,

難道就要妻離子散了嗎?你希望你的家庭是個什麼樣的家庭呢?


價格VS.價值

多數的孩子大約在5~6歲左右,對金錢才會有基本的概念,他們漸漸開始了解,

用錢可以兌換物品。游乾桂老師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金錢概念的過程中,

不只是讓孩子了解價格的意義,重要的是必須給孩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有人主張3歲就要開始給零用錢,還要教他懂得把錢存進撲滿裡。

關於這點,游乾桂老師並不認同,他認為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錢」非常重要,

但是並不了解其背後真正的含意。當你的孩子有一天懂得用「一塊錢」,

也能讓媽媽快樂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哪怕只是在你生日的那天,在外地讀書的孩子打電話回家,

跟你說聲:「生日快樂!」 100元的娃娃VS. 20,000元的旅行

「爸爸,我們都花了20,000元去旅行,為什麼不能買100元的娃娃?」游乾桂老師表示,

孩子還小時,只能看見表面的價格,還無法了解其背後代表的意義。

孩子想買100元的娃娃,只是一時的衝動,家裡的娃娃一定比這個100元的漂亮,

但是孩子在當下卻又很「想要」擁有,但是他並非迫切的「需要」。

而20,000元的家庭旅行,過程中不僅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走到戶外也會讓孩子與自己的視野不同,其意義非凡。

做父母親的,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

且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起。回歸原點,家長自己本身的價值觀也必須正確,

有了正確的觀念,做什麼事情都沒問題。

金錢VS.學歷

要讓孩子理解,高價格並非等同於高價值的道理並不難,難就難在父母親是不是也這麼認為。

如同目前台灣社會還存在一個現象,游乾桂老師指出,

多數的父母對於好的學歷依舊給於很高的評價,

並非會念書不好,但是若只會念書就得要檢討。

千萬不要養成孩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孩子考得好就給零用錢,考不好就扣錢,把金錢跟念書綁在一起,

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曲解。逐漸形成「讀書是為了錢」的錯誤觀念,日後便認為,

只要我讀好書就可以賺大錢,但現實的社會並非如此,即使高學歷,

但沒實力,一樣無法有賺錢的能力。 什麼時候才開始給零用錢?

孩子要5歲才懂得金錢的概念,那麼零用錢該什麼時候給?

需要用到的時候再給。」游乾桂老師這麼說。也就是大約在上了小學之後,有需要才給。

而給零用錢的方式,可以是一星期給一次,給多少則可以與孩子商量。

讓孩子來告訴你,這個星期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需要用到多少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晶晶 的頭像
    晶晶

    我的部落格

    晶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